作者:格隆汇·雨逍行
从书藉或网络,常常听到有些股市炒家说他的每年收益,动辄是数十百分点,而且不是一两年的事,每年都是!
还记得我读过一本名为《炒股的智慧》的书,作者陈江挺分享了很多炒股的秘笈,例如如何观察突破点等,到了结尾,说起炒股收益,他轻描淡写地说:每年100%并不是难事。
▌炒家说他每年收益有50%,你信吗?
面对这些近乎吹嘘的收益率,你相信吗?一直以来,我的直觉会马上跳出来:“吹牛也不用吹得如此大啦!年年50%,炒十年八载你就是首富,巴菲特的年收益才是22%呀!”
炒过股票的,都知道炒股绝不容易,赚的都是惊险钱。偶尔一个交易会赚20%,但马上一个止损又不见10%,我相信有纪律的高级炒家,可以每年年尾都有钱赚落袋,世上总有些炒股维生的人。但若每年也赚50%的,我的直觉叫我不相信!
曾看过一本书叫《Thinking,Fast and Slow》(中译:思考、快与慢),作者说人的思考方式可分为,System 1和System 2(系统1和系统2),两种方式各有优劣。
系统1,简言之就是直觉,效率奇高,而且对于某专业范畴有深厚经验的人,系统1往往能作出他自己也感莫名其妙,且近乎有预知能力的即时反应。例如资深的消防员,在火场中突感不安要马上离场,半分钟后火场便出现极可怕的闪燃。
系统2,简言之就是深思,效率低但往往在想深一层下,会得到和System1完全相反的结论。题外话,作者高明地用系统1和系统2而不用我们熟悉的词汇如直觉、深思等,就是不希望我们被特定的字词给了先入为主的偏见,限制了我们的思维。
说回炒股,我的“系统1”不相信炒家能每年赚50%,但我不是资深炒家,连业余也谈不上。基于这原因,我决定再用“系统2”来思考。经过十分钟,这回我相信了,我相信有炒家能每年赚50%。
▌若炒家每年都赚50%,为什么没人能超越巴菲特?
既然我相信有人以炒股维生,既能维生,总是每年甚至每月都能像打工般赚取一定金额吧!换成收益率,没有50%也有20%吧!然后我马上要面对一个最严厉的反证:“若炒家每年都赚50%,为什么没人能超越年收益22%的巴菲特?”
这近乎无可辩驳的反证,答案只有二字:“仓位”。
若你想像自己是一个灵活走位的炒家,你必定是一时造好仓,一时造淡仓,一时全面清仓离场,你的仓位是不停转动的。无论是期指还是股票,仓位累积到某个阶段,看到了好时机,便会沽出获利。相反遇到逆流便止损离场。到了年结,你拿出所有的交易纪录埋单计算,总算是赚多蚀少,共赚了50万,而你投入到市场的资金是100万,所以获利率是50%了。
到了下一年,你照旧拿100万投入市场,照旧赚了50万即年收益50%,再下一年又是,年年都是,所以年收益50%就是这样得来的。
看官马上会问,为什么第二年不是拿150万到市场炒?全职炒家也要吃饭的,那50万就权当他一年衣食住行的食费吧。就算不计吃喝,即使炒家有1亿在手,他也不会把1亿全都倒进市场去。
记得香港股坛怪杰周显的一本书说过,大约意思是若你给他几百万,他可以很轻易地赚一倍。若给他几十亿,他便无能为力了,几十亿不是他的事,是巴菲特的事。
不但每个炒家都有其能力圈,而且市场的容量也是有局限的。炒五张期指和炒500张期指是截然不同,更显然易见的是细价股,若炒家扫入一亿股,考虑的己不是股价问题,而是如何出货了。
反观巴菲特,他做的是不断累积仓位的游戏。经过了四十年多年,仓位已累积到几千亿美元。莫说他全面清仓是痴人梦话,即使减仓10%也已是大新闻。而他的投资收益率是基于累积的仓位而言的,无疑基数不但比炒家的大得多,且会越来越大。
假使我有1千万仓位,10%收益率已足以和100万仓位的炒家的100%收益率并肩了。炒家为何难以超越巴菲特不是很明显吗?
▌对常胜炒家而言,玩的并不是复利的游戏
关于常胜炒家,我还想补充一些,以下论述希望看官会觉得精彩。
我们时常用错误的尺去量度炒家的功力。
例如我在维基曾看到:“海龟是交易史上着名的实验,在四年中海龟们取得了年均复利80%的收益。”此刻我们又看见“复利”这老朋友了,大概爱因斯坦所说的“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”太深入民心。
又或者大家太怀念八九十年代《千王之王》,《赌神》《赌圣》等戏中,天才赌徒以一个筹码利叠利赢光整间赌场的壮举。毕竟这只是戏剧桥段,对炒家而言,复利不仅不是奇迹,一旦着迷了更会致命。
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说法:若你的投资亏了20%,想追回损失便要回升25%;若亏了50%,要追回便要升100%。 这普遍带出止损的重要。而这种数学上的天性,似乎任谁都不能避免。
但这次我要说的是,一个真正长胜的炒家,是绝对不会令自己陷入这种数学上的窘境。
真正长胜的炒家,会更像在赌场上班的职业赌徒。他所下的每一注,都是细注而定额的。炒家若在10万元的一注中亏损20%后止损,他的下一注依旧是10万,所以只要上升20%便可追回损失。
《千王之王》中all in 利叠利的桥段,在现实中不是没有,只是结局都很悲惨。远的有股票作手利弗莫尔,他的事迹不用多说。近的则有对冲基金千篇一律的故事,这是一种近乎公式的流程:
对冲基金本身做的是炒卖的勾当,却要迫自己像指数基金般长期满仓。在顺境时,要面对仓位大增炒卖困难的问题。更重要的是,满仓炒卖的行为,无疑是把自己严重暴露在数学的窘境中,只消一次重大回撤便翻生无望。就算没有重大回撤,满仓下所要屈从的数学天性,也令对冲基金注定倒霉。
例如:一个亏损22%的基金可以由一次亏损22%的满仓炒卖(不论是单一还是组合投机)造成。 神奇的是,这也可以由一次获利22%加上一次亏损20%,再重复十次的满仓炒卖而成。亦即:
而我所说的长胜炒家呢? 若他也经历了一次获利22%加上一次亏损20%,再重复十次的过程,而他每次的赌注都是定额十万,他最终的获利会是:
同样的经历,回报率由-22% 变成+20%,若他这样每天交易一次,20天有20%回报也不算失礼吧!炒家就是这样在狭窄的胜算上重复n次,来达致超高的收益率。
我认识一位朋友,年纪不少了才当上全职炒家。三年过去,我看看他是否仍然生存, 答案是他活得挺好喔!
他每天所做的,就是参考自己设计的程式,再根据程式指示造一张大期。通常最终赚蚀都在200点之内,即是1万港元,且定必即日平仓。虽然他不肯透露收入多少,但我看他生活自在,出入名车代步,保守说一年也能赚40万吧。 以一张期指按金约9万元计, 他的年回报率也不赖,盛惠344%。 将来可能他会根据自己的身家和技术,将筹码增加到两张大期。
至于满仓出击?别傻了!每个交易都是独立的思考,复利下的连锁反应,必定影响理智思维。
▌结论
到此我的结论有二:
本文来源:https://tiandinggupiao.com/94029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